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學習的地圖

Xmind能夠輔助架構一知識領域


我就自己如何學習一件事情,透過客觀的方式,由更大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過程,希望就此更加理解並認識自己究竟是如何地去「學習」的,特別是知識性的學習上。

認識關鍵字


我習慣從認識關鍵字開始,當遇到一個不熟悉的領域時,最常遇到的就是不認識其中的專業名詞,因各個專業領域需要其特出的目的而創造許多的詞類,此時需要的是快速的認識它們,但還不太需要真正深入每個字詞,大概是用各式各樣的名詞去感受「整體概念的模樣」,材能有一初步的想像,其仍是雛形、模糊且尚未清晰的。

對初學者而言,我總是習慣嘗試將一個字詞當作每一個小點,然後將之擺在自己的學習平面上。經過一段時間過後,學習平面上會逐漸散落著越來越多的點,此時點與點之間並無清楚的關係,因為是寫給自己看,也能加入許多相關的課程、書籍、資源等,讓點更為豐富。

這些點就好比是建築物,一棟棟蓋在田野間,但住家與住家之間彼此沒有往來,無連接道路,等到建築物達到一定的數量時,接下來我就會開始建設道路了。這些囫圇吞棗所記錄下來的點,會成為後續了解其中關係的重要養分。

找出關聯性


於是學習的平面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關鍵字詞,不管是專業名詞還是對應相關的學術課程、書籍,甚至是不同語言的紀錄,整個一團亂,除了一面弄清每個字詞的涵意之外,我會開始找出彼此的關聯性,觀察哪些和哪些相關?需要事先具備哪一個點的背景知識才能在學習下一個點?此外,我也會進一步思考其更大或是更小的關聯,並不是要立刻成為某方面的專家,但透過這樣的觀察方式,能夠幫助自己了解架構的來龍去脈。

每個點原本毫無相關,這時會妥善地用線連起來,如此一來學習平面就漸漸變成學習的地圖,從任何一點作為起點,都能隨心所欲地觸類旁通至周圍附近的領域;而若要繼續研究,也能將觸角碰觸至更遠的地方。這樣由簡入繁,由小至大,又能隨時從更廣闊的知識裡任意挑選一個地方鑽進去。心智圖是個好方法,有助於我整理並記憶整體架構與細節。

這樣的過程不只是「還原」某一知識領域的架構而已,無形中也已依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及喜好去建構所有的地圖,某方面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概念。也許會有一門課或是一本書教導某一方面的知識,但若要將許多領域集結起來,則比較少這樣的資源。

從木頭開始


舉例來說,我覺得木頭的紋路很美,想多了解關於材料的創作,於是我找了木工相關的關鍵字,從材料的來源,也就是森林,到木材的加工工法和其使用工具,甚至是與木材相關物件如木構造建築或是家具的保存-和文化相關的領域,這中間出現大量的專業名詞,我除了一邊記錄關鍵字,也一邊畫出架構圖。原先想「了解看看」的心態,卻意外發現原來木頭裡存在著一個好大的世界。

我對於木料的組合很有興趣,故想用木材製作物件,發現原來傳統木造結構中的榫卯技術早已存在中華文化中數千年之久;木材的種類,也就是樹種,五花八門,就必須涉獵植物學,弄清那個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在中學時一直不懂的分類方式;樹木的生長環境和氣候會影響木材之特性,如此必須繼續接觸地理、地球科學;許多傳統木構造或是家具的製造工法、保存、文化性,更需了解文化資產的領域。

其實這些都是以前學過的東西,只是今天進了大學,若不是森林、建築、工業設計、文化資產保存相關科系,則不容易能學習到任何與之相關的學科。

從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從一個一個的點,逐步逐漸地弄清並還原整個學習地圖,該領域或許能被歸類為「木質科學」,但因為我更喜歡設計與創作,多面向的學習能做為個人思考的養分。其實嘉義大學和屏東科技大學就有「木質材料與設計」這樣相關的科系,但我更希望能全面性的學習所有人與空間、人與物件、物件與環境的領域,包含藝術的創作內涵、不脫離實際製作技術(即工業加工製造),同時還要有文化的涵養,可說是很貪婪的學習,也唯有靠自我的學習和摸索或許比較合適。

學校的限制


就一門學校課程來說,除了單一的學科之外,也有將許多課程整合成一系列的「專業課程」或是「學程」可供學習,如此便是學校老師們事先將「知識地圖」的學科組織起來,將之以系統化的課程呈現,學生就比較不需要再去辛苦摸索該領域的架構,或是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該從哪一門學習起等,比較不用耗費大量的心力在挑選課程上。

但這樣的系統化課程並不是每個專業領域都有提供,特別是那些「不容易歸類」或是「尚未被整合」的系統領域,也就是說,若學生的興趣廣泛,雖不要求全人教育但卻又不容易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科系,此時學校某方面確實是一個限制學習的地方。

就我自己的例子,起初我發現自己總是只對幾個幾個不同的學科有興趣,偏偏他們時常分散在各個不同的科系中,我在不想只成為該系的學生之情形下,時常跨系甚至跨校旁聽才能習得。於是乎,我真的很頭大,質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找不到科系可以念,但也開始懷疑學校的課程究竟適不適合每一個人。學校有其科系和選課的限制,某方面學校科系也是為將來投入職場的「對應職業名稱」而生,故只能選擇一個科系學習,那些「尚未存在的職業名稱」則不在學校科系的考慮範圍內;但學校有提供「輔系」和「雙主修」作為選擇,可是你就讀的學校必須同時擁有你想要修習的兩種科系才可,如果沒有也是無用,而有時卻也不適用所有的科系。



話說回來,我想學習永無止盡也不需刻意限制,從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開始,從無到有,一步步建構屬於自己的學習地圖,或許每個專業領域的學習地圖早已被繪製完成,但不一定合自己用,自己畫學習地圖的同時不僅幫助學習卻也更加認識自己,能認識自己是非常值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