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學習的王道

學習的王道

[學習方式]

談的是學習的技術操作層面


習數以忘數


將資訊整合吸收後,內化為自己本能般知識能力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 接收、吸收
  2. 分析、拆解
  3. 融合
先是知曉一項道理或技術,像是初聞般仍有點陌生、不熟悉;之後接著開始透過學習的方法去操作、分析理解,探討無數個可能的排列組合,讓自己大膽地對分析作最大可能的嘗試;最後試著讓這樣的行為越來越熟練,拋開並忘記當初鍛鍊的詳細過程,讓能力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此時已不需要思考。

這樣的學習方式有點像是當吉他手遇見禪所提的,將音樂的學習當作是武術般:
  1. 從白帶開始
  2. 然後成為黑帶
  3. 再變成白帶
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於一個專業領域的人來說,最困難的可能是不容易放下自己,在擁有專業於一身之後,要如何再像個初學者般,但又不完全是新手,抱持的態度有些新鮮卻又熟悉到不行。在這樣衝突的心態中,欲於矛與盾間試著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



從殘局開始


下西洋棋時的由簡入繁,特別先從後面開始,讓人可以透過較少的資訊,以理解並專心在這樣的情況中,弄清每個最簡單的環節關係,進而一步步增加複雜度。



畫更小的圓


訓練的過程中,由簡開始,進步的過程中一步步地修正行為與技巧,並用更少的力氣或時間去達到目標。每次行為只微調一點點,不斷比較並從中判斷且修正,從這樣的微調中,自然會看出其差異性,即使是非常細微的改變,都是不同的行為,並將帶來不同的結果。這種簡化的過程並不容易,每一次要比上一次更為精簡、精煉,雖是更少的資源與步驟,卻不失力道。


基本設計,胡宏述



這種微調的方式最初是在胡宏述老師的基本設計一書裡習得,立刻將之應用在自己的設計方法上。那是一種不需太多外在指導下,只透過自我學習、檢視的方式就能產生大量的造型方式,經練習能從中看見不同型態間的變化過程,而這樣的結果卻往往又不需具備大量知識或技術基礎才能獲得,其妙的正是因為它用的是一種出於「自我」的學習方式,自己作為自己行為的評論者,自己當自己的老師,得以訓練自己的勇氣與觀察力,從中體悟每個形的差異以及其中的因果關係。



間歇訓練


原本是應用在運動裡的訓練法,是透過壓力與復原的消長,讓身體處在極限...放鬆...極限...放鬆的狀態之下(不曉得這樣的方式與煉鐵的過程有無不同?),短暫的休息反而帶來更大的體能表現,並能延長單次專注與持續的時間。這也是「壓力與復原」的訓練方式,能夠應用在各項運動與表演、技藝方面。當身體性能漸漸習慣提升至最大值(專心度),並於一段時間後並休息(放鬆度),如此反覆進行,能夠讓最大值更大,身體回復至原始的水平則更快。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放鬆也須仔細鍛鍊,才能讓自己「專心地」放鬆。

[情緒處理]

談的是行為表現的部分




勝從敗中求


讓自己主動迎接恐懼,細細品味恐懼的味道,並熟悉與之相處,讓它從負面情緒成為思緒的一部分,再變成習慣的一部分,越是畏懼、躲避的行為或處境,盡量讓自己正面迎接,利用自己的弱點,將逆境化為轉機,才有可能提升至另一層次。



製造專注的模式


間歇訓練能提升專注力,若在生活中刻意製造儀式,尤其是讓自己愉悅、放鬆又專注的行為,先做這樣的事情之後,再讓自己進入需要專心的事情上。




不論是何種學習或是情緒的助理方式,都須不斷的鍛鍊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尤其是日常生活之中就能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