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爸的一封信


“傳承”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而且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無論是在教室裡、辦公桌前或生產線上,你都可以看到一個人對一群人或一組人相互間,進行著知識解說、經驗傳遞或製程管控的複製。

從地北天南到古往今來,跨越時代與空間的限定,用有限的時間去探討浩瀚的世界。或縮小到如何在一個有限的市場裡頭,去面對幾年內波動起伏的景氣循環。甚或細微到必須在幾公分見方的工作件上,以分秒做為刻劃的時程裡,重複做出精準的加工動作。這當中,由有限vs巨觀尺度、有限對有限到有限vs微觀尺度,同樣是傳承,所需歷經的時程和複雜度,則迥然有別。
凡事以簡馭繁,是一種目標,能達成也是一種藝術。而試圖用一個統一的程式去解析龐大且複雜的時空,亙古至今人類仍在努力追索當中。事情有繁有簡、有重有輕、有後有先,若能一以貫之,何其幸也。這也是諸多哲學家、理學家及宗教家不斷追求盼望能夠達成的一種境界。
事實上,事情確有簡繁、程度確有輕重、時序確有先後。行事之前必須思慮周詳,雖不必事事三思而後行,但是重要且影響深遠的事,如果先經過這樣的步驟,會比較嚴謹,行進間往往能避免掉不必要的困擾,即便是遇上困難,卻也因為早有心理準備,而更能夠找到化解的方法。
在台灣目前的環境下,教育單位雖然力圖發展與改善,卻依然是困難重重,倒不是體制上不夠健全,主要還是受制於人為的影響力,人為的影響力包括學生家長和學生自己,當然你我也都涵概當中,你我也都有責任。
我知道抉擇很難,何況要在興趣業別及前景未明之前就斷然做出決定,更是多麼的貿然,惶恐忐忑之心情想必然爾。尤其是理工科,分那麼細,雖可以提早確立專長,但也未必就適合每個人。所以近些年才有科技管理學院雙主修、理學院雙主修雙學位制、電資學院、管理學院大一不分系專班等等新的學制產生。只不過這些新增加的學系大抵都設有更高的門檻。另外該類學生在同樣的求學期間裡必須比一般學系的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
而現階段國家為了培育更多的人才,為了提昇部份學校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政府提撥更多的資源依排行順序分給整體名次較前的幾所大學。以目前的態勢看來,教育真的是朝兩極化發展,正所謂強者更強,而且社會又總把焦點集中在精英族群。我無意批判教育體制,我也無力改變偌大的環境。但我有責任也有必要提醒你,如果你不屬於這些族群,那肯定你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政府或社會提供的優勢資源。你想想,或許你尚未評估過這樣的態勢,或許你簡單的以為大學的排行也類似於高中的排行。事實上兩者之間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並不僅止於排行而已,其間整體的競爭力差距正在逐步拉開。
這樣的分析,彷彿我在引申非得唸台成清交不可,我必須說明清楚,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認為你既是學生,身在當中,入學前有必要看清楚你自己的位置,入學後無論你唸什麼學校都要弄明白你到底學會些什麼,而別人(汎指不同校間,包括國外大學)又學些什麼,自己與別人的差異有多少。正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果你問我,接下來你該怎麼辦,我想我尚無法給你答案。同樣的你要我直接縮小範圍,好讓你更容易做出選擇,但是我不能也不會那樣做。頂多我會從傍協助或提供你意見,不過最終還是要由你自己做出選擇,畢竟那是一條可能會陪你一輩子的路。
最後我還得提醒你,如果你選理工,別忘了在讀大學期間多充實點人文的素養,還好這應該不難才對。至於該怎麼跨出下一步,那更簡單,考試不是都考完了嗎,你現在就可以好好讀你想讀的書,開始真正的充實自己,開始為自己的將來舖路。怎麼開始?很好的問題,或許留待下回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