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關於建築


我認為:建築是一個屬於人或是生物,甚至是非生物所生存或存在的空間。可以是只有幾個箱子大,或是有上百坪的佔地,到整個城市、大陸的規模,並且經由某一種目的或需求所設計出的空間,都可以算是建築的範疇。
建築的形式從古典到新古典,現代到後現代,風格均反映了當時環境的科技水平、社會文化、地形氣候…等等,有些重視功能實用性,有些則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而設計的方法和面相千百種,那面對全球化與大環境的氣候變遷,究竟我們的建築是什麼?或說我們需要的建築是什麼?
隨著電腦的運算處理能力一日千里,材料科學的日新月異,比起以往我們能處理更複雜的結構和曲面,創造出我們需要的建築形體,但最終人類不管是在一個平地上,還是樹上、海上,甚至是太空中去建造一個空間的目的卻不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有所改變,仍是為了某一種需求,對不滿足的渴望。
我們已經有的是雄偉輝煌或莊嚴氣派的歷史建築,也有超高的摩天大樓與奇特造型的各式各樣現代建築,但至今我們仍不斷地去拿取更多的資源來產生更多的空間以因應更多的需要,而在資源和空間都有限的情形下,能不能透過科技和電腦的運算能力來揭開生命的起源,以此創造如生物性般的建築體?或許不是在自家門口種幾棵樹來節能減碳,也不是使用更新的環保建材,是人類這個生物體與自然的重新認識。
人類和大自然租了土地,不管做任何事都給需要看房東太太的臉色,所以在大鏟破土之前,或許應先問問房東的意思,需要花多少資源,討論對環境可能的影響等等。亦或許,甚至是一起設計這個建築。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